IMG_3473_調整大小.JPG

↑照片中的baby是兩人的小堂妹

人家說:「不同的排行會影響個人的性格。」餅乾媽從自己身上和餅乾、魚乾的身上真的感受到不少,當然,一個人的個性的形成真的無法做單一原因的歸咎(也有許多人研究了星座、血型等與個性的關係),除了受到家庭與生活環境兩大因素交互影響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小事件所引發的波瀾,也都會左右個人的處事態度和看法。

沒錯,從自己從小帶大的孩子身上,就有特別深的感受:父母親是孩子最直接的學習對象,所以父母親所說的話、做事情的方式、生活習慣、與人互動的態度等也都隨時成為孩子學習的「教材」。

這種狀況,最容易在孩子的遊戲對話中觀察到,尤其幼童從小就愛角色扮演和想像遊戲,誰要當媽媽、誰要當爸爸、誰當老師...,遊戲角色分配好之後再等幾分鐘,就可以聽到我們平常所熟悉的對話內容,就連說話的語氣都非常相似;出現頻率頗高的打電話情節也是,一歲多的孩子常看大人講電話,沒多久也會對手機產生好奇,經常也出和大人搶手機的戲碼,然後煞有介事的把手機靠近耳朵邊,嘰哩哇啦的發出一堆聲音(露出認真的神情),好像真的在談什麼大生意似的。

孩子大一點後,又會發現:怎麼有時孩子們說話的用詞都好像在哪兒聽過?(尤其是責備別人的部分總是學得特別像)因為在學校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餅乾媽也會特別留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深信身教比言教重要且影響深遠(有時即使快要「火山爆發」,也會馬上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孩子正看著我,要讓他們知道帶著情緒處理事情是不公平的),經常會刻意的壓解自己的情緒,把腦袋放空,重新想一下面對事情到底該如何處理才能真的解決問題。

上面要講的是:大人對待孩子的方式〈或是大人本身處理事情的方式〉,都深深的影響著孩子,因為他們無時無刻的看著、學著身邊的大人。下半段是:大人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其實也影響著孩子對自己的看法,無形中也形成了孩子與別人的互動方式。

魚乾在餅乾即將滿兩歲時出生,餅乾也在這個年紀〈快滿兩歲〉就開始了「當哥哥」的生活,也一直被這樣教導著:因為你是葛格,所以...。

魚乾的出生,使得餅乾被賦予不同的使命,通常,我們對於餅乾的要求,也會因為他有了妹妹而作調整,餅乾開始學習當哥哥的責任:

  • 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要照顧妹妹;
  • 有時也為了妹妹需要花一點時間等待;
  • 在需要時提供妹妹適當的協助...即使犧牲自己些許的權益,也要甘之如飴。

這對於一個仍處於以自我為中心年紀的孩子來說,真是「沈重又不甜蜜的負擔」。

餅乾媽始終覺得餅乾做得很好:他喜歡照顧妹妹,知道妹妹需要他,也將妹妹視為獨一無二的玩伴,出門在外絕對不會讓妹妹落單,遇到危險會挺身而出的擋在妹妹前面,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哥哥。

 

arrow
arrow

    水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