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餅乾放學後,拿起左手給我看:「媽!你看,很痛ㄟ,我隔壁的那個女生很兇ㄟ,一直捏我。」

我數了一數,大約有十個傷痕(包含紅腫的和小小的破洞兩種)。

0603-1 131.jpg

餅乾媽預想:是不是餅乾太過「白目」?欺負或嘲笑別人才被攻擊。(動物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感受到敵意時會出現攻擊的行為)

餅乾媽繼續追問:「你是不是做了什麼事?」

餅乾:「因為她的墊板超過我的位置,我就把它推回去呀!然後她就捏我了。」

餅乾媽:「那...那些外傷,紅紅破洞的傷口是什麼?」

餅乾:「那是她用鉛筆刺我受傷的。」

餅乾媽(驚~~):「刺你?用鉛筆刺?刺到有破洞?...那你還有還手嗎?」(此時腦海中出現了兩個人在上課時推來打去、戳來刺去的畫面)

餅乾:「沒有了。」(畫面消失~)

0603-1 130.jpg

讀三年級前,餅乾雖然說過班上同學如何如何,但仍然可以與同學維持友好關係,至少不曾讓餅乾媽懷疑過餅乾的交友能力或態度上出了問題。怎麼會才開學二週,就帶了滿手的傷痕回來?

有點不知所措的餅乾媽向同事詢問以前孩子是否有帶傷回家的經驗,同事除了搖頭表示沒有之外,還說:「十個傷痕ㄟ,太過分了吧!告訴老師,請老師處理吧。」

0603-1 132.jpg 

是平常在家和魚乾的互動方式造成的嗎?餅乾媽不禁懷疑,餅乾在學校遇到「攻擊」事件的時候,難道也都像對待妹妹一樣採用「禮貌、包容」的處理模式嗎?

記得餅乾的小表妹在一歲多時,因為常常和餅乾搶妹妹(對小表妹來說,魚乾是她的好姐姐+玩伴;但對於餅乾來說,魚乾也是他的好妹妹+玩伴),於是小表妹常常認為餅乾是來跟她搶玩伴的,為了對她的玩伴示好,最常採取的攻擊方式就是「用力咬」,而餅乾總覺得小表妹還小,就待在原地等小表妹咬完鬆口,但結果總是得到一個又紅又腫的咬痕。

我們以為餅乾是個疼小表妹的「好哥哥」,也曾讚美餅乾這樣「禮讓」的處事方式,現在發現這一切似乎不太對勁。

餅乾會以為「表面和諧」是好事,只要自己容忍一下對方不講道理的行為,就「天下太平」了,但是類似的情境如果發生在同儕相處,或是餅乾以後面對外人的惡意欺負,餅乾媽比較希望的是,餅乾能夠以嚴厲的警告或大聲斥責,來表達自己的感受與不滿,自己的想法總要清楚的讓對方知道,才不至於總是吃悶虧吧!

慶幸的是,餅乾還沒有學到「立刻還手」的反擊方式,因為這樣的「手腳反擊」只會讓原本單純的事情弄得更複雜,甚至讓人忘記了當時爭執的真正原因,而把焦點轉移到誰多打一下?誰比較用力?上面了。

最後,餅乾媽當然還是沒有「出面」協助處理這檔事,只是建議餅乾:處理事情的原則是以溝通為主,但如果真的遇到不講理的人,則可以把事情交由第三公證人來協助兩方協調(在學校當然就是老師了);另外也要記住,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對方知道,必要時也得採取保護自己的方法,否則,自己受傷了,最難過的還是愛他的媽囉!

原來,三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始有了人際互動上的小困擾,是因為孩子的心思更細膩、更複雜了嗎?

arrow
arrow

    水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