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8813.JPG

南潯古鎮就像個被框起來的保護區似的,餅乾媽才過了一條馬路,看見一道牆面,買了門票、跨過剪票口,場景馬上就變了,思緒跟不上身邊的景物轉換,感覺就像是自己成了穿越小說的主人公一樣,跨過一個門,恍如穿越了一個世紀。

IMG_8818.JPG

一進門就是遊客中心,想問什麼?想取地圖,直接來。

天氣很熱,想喝個販賣機飲料,但我們沒有支付寶,免談。(沒在投硬幣的)

IMG_8819.JPG

5A級的景區已經是國家最高等級了,仔細看介紹版,雖然上面只是寫了簡單介紹,先讀完一遍才不至於走馬看花。

IMG_8820.JPG

看下面的地圖,真的要仔細逛逛南潯古鎮,花一整天的時間會比較好些;若是想要拍美麗的照片,在古鎮裡住上一晚是基本需要的,待觀光客比較少的時候,古鎮才會呈現那種朦朧、令人眩迷的樣貌。

IMG_8821.JPG

入了這驗票門,就要穿越了。準備好了嗎?咱們走吧!

IMG_8826.JPG

到南潯古鎮一遊,應該要先了解南潯的歷史,再查查古鎮上幾個重要的人物,讀一讀有關他們的故事,摸清楚當時的時代背景,這樣參觀時才會有「啊!原來如此!」的感受。

簡單來說,南潯古鎮因蠶桑業而發展,之後趕上手工繅(與「騷」同音)絲的海外貿易,使得這裡的商賈越來越富有...來到南潯古鎮就是要參觀這些商業巨賈的豪宅啦!(然後腦袋裡就要開始腦補一些畫面:富家子弟都長什麼樣子啦...有錢人家都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啦...夫人、姨太、小三間勾心鬥角啦...公子們的感情生活啦...一齣又一齣的連續劇就是這樣來的)

下面故事簡單整理自網路:

從南宋立了南潯鎮開始到明朝,蠶桑種植和家庭手工繅絲日益發展,明萬曆至清中葉為南潯經濟繁榮鼎盛時期,明朝後期,南潯七裡村民開始改善手工繅絲的技術,並在清朝漸漸將七裡絲(後名「輯里絲」)銷售到江南以外甚至沿海城市和日本、歐美等地,趁著水路發達之便,南潯七裡絲開啟了海外貿易的通路,南潯鎮也因此出現了許多巨賈(約莫就是現代的「總裁」級別了吧?),這些富商的財富少則數十萬兩白銀,多則千餘萬兩白銀,也難怪「江南地區富可敵國」、「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的說法出現。

賺了人生第一桶金之後,這些「南潯幫」富商便開始投資鹽業、鐵路、房地產、典當業、銀錢業等現代企業,(當然囉!以錢賺錢才是致富的秘訣),他們雄厚的商業資本在上海商場中占有重要地位。(說到這裡,民國初年上海灘的感覺是不是浮現腦海了?是不是整個很有戲?)

有趣的是,這些巨賈的富有程度居然是用動物來區別,而有後來所謂「四象、八牛、七十二敦狗」的排名出現,當然,動物體型越大就是越有錢啦!這種分法真的是俗氣又直接呀!(別責怪餅乾媽這麼直白的說出自己想法,難道還有其他更仙氣的解釋嗎?)

那麼,這些動物到底又如何計算呢?據說財產在千萬兩白銀以上的稱為「象」,五百萬兩白銀以上的稱為「牛」,百萬兩白銀以上的稱為「狗」。

還是不懂是吧?我們姑且用當時的物價來估量這些白銀的價值。

因著不同朝代的物價水準,白銀的價值有不同的估量方法:在清朝中後期,一兩銀子大約150-220人民幣;明朝中期600-800人民幣;北宋朝中期1000-1800人民幣;盛唐時期2000-4000人民幣。(以上計算方式參考網路,用購買米糧的多寡來估算古代白銀和現代人民幣間的價值落差,餅乾媽覺得還挺合理的,相關轉換說明請參考網路文章「震撼!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錢?大部分人都想得太簡單了!」、「清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看完長知識了」)

在清朝前期,普通農民一人一年的收入不過三五兩銀子,一家三五口人,一年收入十兩銀子算是不錯了,那麼,財產千萬兩白銀以上的「象」級富商,清朝初期的普通農民要賺100萬年;同樣的,這些財產在現代相當於擁有20個億以上的人民幣(一兩白銀以200人民幣來計算),也相當於86億新台幣,依照台灣一個普通人月入3萬來計算,要賺28萬年呀!誰能有28萬年的生命?所以囉!富可敵國的說法也不是瞎說的,絲毫不誇張呀。

看完上面的故事,羨慕完有錢人到底多有錢,我們再來看看這些人到底是誰?

最最有錢的四象就是:劉鏞(非劉墉)1826-1899,享壽82歲;張頌賢1817-1892,享年59歲;龐雲鏳1833-1889,享年56歲;顧福昌1796-1868,享壽72歲。想像若能直接穿越到1850年代前後,這四象皆在人世,當時的南潯古鎮百姓對此四人一定是無人不知,而他們的財勢在當時也肯定是隻手遮天、呼風喚雨。(寫到這裡,好像劇本已經浮現)

故事聽夠了,先來一段廣告風景照吧!

來到南潯古鎮,有幾個重要景點:嘉業堂藏書樓、小蓮莊(劉鏞的私家園林)、張石銘舊居、張靜之故居、劉氏梯號,這些是點名打卡地,一定要去的。

南潯古鎮河流密如蛛網,古鎮裡一路上都有小河、有船,看起來像是中國版的威尼斯,只是船夫們害羞不唱歌的啦!

IMG_8830.JPG

有沒有?才一進來南潯古鎮就遇到皇帝出巡,清朝皇帝愛下江南,果真沒騙。(是說...怎麼沒帶護衛?難道是躲在屋簷上的暗衛?)

IMG_8836.JPG

IMG_8837.JPG

搭船的票亭。先走走吧!累了再來搭船。

IMG_8840.JPG

IMG_8845.JPG

IMG_8892.JPG

IMG_8896.JPG

排隊搭船的人還不少。

IMG_8897.JPG

南潯古鎮原本十步一橋,古鎮上的古橋都保存得很完整,每座石橋都很漂亮。

IMG_8911.JPG

IMG_8931.JPG

船夫會從古橋下穩穩地鑽過去。

IMG_8915.JPG

IMG_8919.JPG

IMG_8928.JPG

嘉業堂藏書樓

「嘉業堂」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藏書最豐富的私人藏書樓。到底是誰家可以有這麼可怕規模媲美圖書館的私人藏書樓呢?這得從主人家的祖父輩開始說起。

劉鏞(1825-1889年)是南潯「四象」之首,但劉鏞感嘆家族雖有財富,卻無功名利祿,所以極力教導孩子讀書,應試科舉,後來劉鏞的四個兒子都順利當了官,劉鏞也因著兒子的及第而受封為通奉大夫,算是如了自己的心願。不僅如此,劉鏞的女兒們也都嫁給官家子弟,於是劉家在南潯地方上確確實實成了有錢有勢的大戶。

劉鏞20歲時即自辦「劉恆順」絲行,以經營輯里絲出口生意致富,37歲又跨足鹽業,60歲時財富已經累積達2000萬兩,成為南潯四象之首。

小蓮莊

劉鏞20歲時即自辦「劉恆順」絲行,小蓮莊是劉鏞在59歲時開始修建的私家園林,東有佔地十畝的荷花池(夏天最美);西邊是家廟,1889年劉鏞救濟浙江大水,家廟兩側有光緒皇帝賜予兩道「樂善好施」的牌坊以為表彰。(從下面照片就可以知道,句句屬實)

IMG_0634.JPG

IMG_0635.JPG

IMG_0639.JPG

IMG_0640.JPG

被封為工部郎中(官職)的劉安瀾就是劉鏞的長子。

IMG_0641.JPG

這道聖旨就直接鑲嵌在牌樓上。

IMG_0642.JPG

劉鏞共有沈氏、宋氏、唐氏三位夫人,生有3個女兒和4個兒子:長子劉安瀾、次子劉錦藻、三子劉梯青、四子劉湖涵,孫輩中的知名人物有藏書家劉承干、攝影家劉承東、科學家劉承桓、實業家劉厚臣。

嘉業堂藏書樓就是劉鏞的孫子劉承干(劉鏞次子劉錦藻所生)於1920-1924年間所建的私家藏書樓。

IMG_8863.JPG

IMG_8864.JPG

孫子劉承干建立的嘉業堂藏書樓東面緊鄰祖父劉鏞蓋的小蓮莊,可謂環境優雅。

IMG_8865.JPG

說好的高富帥呢?

IMG_8867.JPG

嘉業堂佔地面積1.5公頃,外有河道環繞,內部採用中西合璧的園林式佈局,南側有小花園,中央為蓮花池,四周環以太湖石的假山造景,藏書樓的建築面積共1955平方公尺。

門葉和窗葉上滿滿的「嘉業堂藏書樓」鏤空篆字雕刻,可見主人劉承干對於中國文字是滿滿的喜愛呀!

IMG_8870.JPG

IMG_8882.JPG

IMG_8884.JPG

藏書樓為「口」字迴廊式的兩層樓建築,前後兩進廳堂個有七個房間面寬,左右廂房各有六個房間的面寬,兩層樓共有五十二間房的大小,中央為方形天井,應是方便曬書之用。

IMG_8871.JPG

藏書樓內古色古香,我們只能站在外圍拍照,無法進入裡面走動參觀。

IMG_8873.JPG

這都是真真實實的藏書原貌。

IMG_8874.JPG

藏書樓中間當然要有個「閱覽室」,才能讓愛書人舒舒服服的在這裡窩上一天。

IMG_8875.JPG

劉承干不僅愛收藏圖書,還自己辦起雕版印書的業務(看他喜愛中國文字的程度就知道),負責將知識傳播,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宏大、功能最齊全的私家藏書樓,這可厲害了。

嘉業藏書樓號稱藏書60萬卷,共16萬冊,現存古籍822櫥箱,有十多萬冊,以一個私人收藏家來說,這可謂愛書成癡了,爺有錢就是狂,你管得著?

IMG_8876.JPG

後面這排印書用的刻板文字,看清楚了沒?沒在騙的。

IMG_8877.JPG

IMG_8878.JPG

嘖嘖嘖!四象之首劉氏一家裡之有錢到真是令人髮指讚嘆。

南潯古鎮的另一個景點劉氏梯號就是劉鏞的第三個兒子劉悌青所建,也是劉家產業,但礙於時間關係,我們沒有參觀到,不過,光是小蓮莊和嘉業堂藏書樓兩處,就已經足以讓我們驚掉下巴了。

至於四象之二張頌賢的故事,下集再續。

吃瓜群眾們先來點江南糕點、名產,小憩片刻。

IMG_8935.JPG

IMG_8936.JPG

IMG_8937.JPG

IMG_8938.JPG

arrow
arrow

    水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