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8940.JPG

今天說書的餅乾媽再來和大家聊聊南潯四象中的第二富--張頌賢。(矮凳、鹽酥雞、珍奶快準備好)

張頌賢(1899-1905年)祖籍是徽州休寧,父親張維岳在南潯原本只是個做小醬鹽店生意的人,而張頌賢是家中老二,善於經營,長大後從事絲業,並全力經營輯里絲的出口業務,張頌賢26歲時,在上海開了「張恒和絲行」,把南潯古鎮的蠶絲藉由頔塘河(「頔」注音同「迪」)的水運賣到上海(頔塘河全長33公里,是京杭大運河的支流,向東可達上海,向西可達浙江湖州),生意越做越大;張頌賢30歲時剛好爆發太平天國之亂,江南地區戰火紛飛,許多鹽商賣掉家產換取白銀跑路,他順勢買進當時江浙地區的鹽商釋出的10萬張鹽票,待戰火平息後,這些鹽票成了當時的硬通貨,張頌賢掌控了江南地區大半部分的食鹽,成了鹽業界的巨頭,張家財富也累積益增,成了南潯四象之二。

張頌賢生了2個兒子,長子張寶慶體弱多病,二兒子張寶善(1856-1926年)則繼承了張頌賢的家族生意,孫子輩也多為人才,著名的有收藏家張石銘、中國國民黨元老張靜江、金融家張澹如(「澹」注音同「淡」)。張頌賢的長子張寶慶雖然長年患病,甚至比張頌賢還早離世,但卻生了這位江南豪宅的主人張石銘。

張石銘(1871-1927年),名鈞衡,字石銘,又稱適園主人,他是個文人,清光緒二十年時考中舉人,喜愛收藏古籍、金石碑刻和奇石,也是南潯一帶清末民初的四大藏書家之一。

張石銘在父親過世後便與自己的母親分了祖父留給他們的一半財產(相當於張頌賢的1/4財產),於是就在南潯古鎮上買了兩座舊宅,並進行裝修改造,成了現在的張石銘故居。

張石銘故居又名「懿德堂」(張石銘自幼喪父,對母親非常的尊重),建於清光緒25年至31年(1889-1906年),占地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內有中、西式房間和客廳244間,共五落四進,坐西朝東,臨河而建,整個大宅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由典型的江南傳統建築格局和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建築樣式所組成。雖然這房子十分豪華,但也只住了張石銘一家人和他的母親而已。

張家老宅之「四絕」--極盡奢華之端倪

參觀張石銘的豪宅之前,一定要先做的功課就是了解張氏豪宅的「四絕」,這四絕也是張家豪宅的特色,分別是東陽木雕、磚雕、石雕、玻璃雕。

第一絕:東陽木雕。東陽木雕的工藝通常只有故宮這等皇家場所才能使用,但張石銘的老宅內卻隨處可見,一扇門、一扇窗都是用上等東陽木雕的工藝來製作。

IMG_8958.JPG

第二絕:磚雕。張石銘老宅內的磚雕,每一塊都是精美的藝術品,這些雕刻著民間神話、英雄人物等圖案的青磚,經常用來裝飾張石銘老宅的走廊花窗,走在這間華麗的豪宅中,真是一步一風景。

IMG_0672.JPG

第三絕:徽州石雕。石頭比較難雕刻,加上石雕的工藝比一般雕刻更為複雜,所以石雕作品的精緻程度不及木雕和磚雕,在張石銘老宅中,石雕的圖案主要是以一些簡單的福祿壽、八仙過海等吉祥圖案為主,大多裝飾在走廊和圍牆等牆壁上。

IMG_0678.JPG

第四絕:玻璃雕。張石銘早年在上海經商時與外國人接觸頻繁,因而在自己的老宅中也採用了大量的西洋建築風格,其中玻璃雕工藝便是當時由法國進口的彩色玻璃雕,這些採用先進奈米科技製作的藍晶玻璃都是單面玻璃,而且不沾灰塵,即便在現代也是非常珍貴的建材呀!

IMG_0674.JPG

張石銘老宅內真是無所不雕,有了這些先備知識,如果還不走進去看看現場,吃瓜群眾也準備要走魂了。

張石銘故居(建於1899-1905年)

張家老宅,擁有中西式房間共244間、150座樓,簡直是城堡等級,簡單用個老宅或故居這樣的稱呼實在是太客氣了。但是整個張家老宅外面其實就是一大片的白色高牆,牆的高度約有二樓到三樓之間,加上張家老宅的大門也不似一般豪宅的寬敞宏偉,而是低調到只有一扇小小的入口,讓人一度懷疑張家是不是限制觀光客僅能從側門進出了。光是從外觀上根本看不出來圍牆的裡頭是一座豪宅。

張家老宅入口

為什麼不說「大門」而說是「入口」呢?問得真好,因為...張石銘為了保持低調隱身,老宅的入口真的不大呀!

沒看錯,就是這樣。

IMG_8943.JPG

一走進入口就是轎夫亭,作轎子來的達官貴人都得在這裡下轎,而轎夫們就坐在兩旁休息。轎夫亭兩邊的牆壁有「福祿壽喜」四塊石雕鑲嵌在牆壁上。(沒拍到)

進了入口要回頭才看得到上面的磚雕,磚雕旁邊適群仙賀壽的圖案,中間有金石大師吳昌碩所提「世德作求」四個大字,意思是一個人在世上要有所作為,有所追求。

大廳--懿德堂

懿德堂平常時間是不開放的,除了接待VIP貴賓以及張石銘自己家族婚喪慶典聚會時才會使用,其他時候主人都是在花廳會客。

IMG_8947.JPG

張石銘好歹也是個讀書人,寫在大廳的對聯要是沒個學問,怎麼好意思呢?吃瓜的別擔心,餅乾媽早就吃過翻譯吐司幫大家用網路查好了。

「羅浮括蒼神仙所宅」:這家宅裝修得十分富麗豪華,就像神仙的瑤池一樣漂亮舒適。(說人話:我家很豪華舒服)

「圖書金石作述之林」:這裡收藏了許多的金石、雕刻、圖書等作品,可見主人的典雅喜好。(說人話:我家有許多優雅的收藏品)

IMG_8948.JPG

花廳

IMG_8952.JPG

花廳前的落地長窗上也都是東陽木雕工藝,它的特點是立體感很強、一刀成形、不回刀、不上油漆,外表只塗一層桐油。

花廳上的匾額是康有為寫的「以適其志」,張石銘雖然是清末的舉人,當年也參加過「公車上書」連署,但後來因為戊戌變法失敗後就對官職心灰意冷,後來乾脆罷官做生意了。(關於「公車上書」,請查【維基百科】)

IMG_8951.JPG

IMG_8954.JPG

即使是接待一般客人的花廳,地方也頗為寬敞,比現代家庭的客廳要大得多了。

IMG_8955.JPG

芭蕉廳--餐廳

芭蕉廳是張石銘用餐的地方,廳堂兩邊和門前的走廊都有芭蕉葉狀的木雕廊窗,仔細一看,這些芭蕉葉上都有孔洞(很多,有木有?),這可不是被蟲蟻蛀掉的,那...這到底是做啥使用的?咱們這群吃瓜的一定不能理解,這是爺拿來放寶石的地方好嗎?

IMG_0677.JPG

吃瓜群:吃個飯而已,要不要這麼奢華?

爺:管得著嗎?爺有錢就是狂。

吃瓜群:(陷入沉思...)

餅乾媽:別想了,張家人在解放之後紛紛出國,當然就把這些寶石給帶走了。我們就是參觀豪宅的命啦!

女兒樓--張家女眷的住所

女兒樓可以說是張家老宅的女生宿舍,雖然張石銘在上海經常和外國人接觸,也喜歡些洋玩意兒,甚至把自己的家宅帶入不少西洋的建築風格,但其實張石銘的骨子裡實實在在還是個傳統的中國人哪!家裡的女眷周周到到的隔離保護起來,通通住在這裡。

別以為這是張石銘對女性的歧視,上面提到張家老宅的第四絕:玻璃雕可就藏在這女兒樓裡。張氏總裁想必也是位寵妻女的狂魔吧!

這些高級進口的法國彩色玻璃雕每一片都是昂貴的藍晶玻璃,據說原本有154塊,現在僅剩73塊,每打破一片,心應該也跟著碎了滿地,不過還好這些玻璃不是裝在男眷宿舍裡,否則現在大概也屍骨無存所剩無幾了。不過說真的,這些玻璃雕是有貓膩的,(眼神示意吃瓜群把耳朵靠過來),這些玻璃雕不但不需要擦拭保養(據說100年不沾灰塵),也是保護女性隱私的單面玻璃(從外面看不到裡面,從裡面卻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而且,每一片玻璃的圖案都不一樣(有錢人怎麼可以閒成這樣?)。

IMG_8961.JPG

若不是這些玻璃在二樓,餅乾媽真想順手摸一把。(又不是摸大腿?)

IMG_0674.JPG

這些胡里花俏價值不斐的玻璃都是張石銘請人畫好圖案,送到外國一一訂做的,每一片玻璃都是不同的圖案,圖案內容大多是花卉、瓜果、蔬菜等,(吃瓜群:歪腰),好,給個理由是吧?張石銘的母親長年吃素信佛,而張母就住在這女兒樓的樓上呀!(吃瓜群:一陣瘋狂點頭)

IMG_0671.JPG

帳房--傳說中的金庫

家中保險箱絕對不會放在明顯的地方,張石銘當然知道,所以囉!牆壁打開後才能發現的金庫大門。

IMG_8963.JPG

IMG_8965.JPG

真的有保險箱是吧!不過,就這兩咖(保險箱),這樣夠放(財產)嗎?

IMG_8964.JPG

帳房的地磚鋪得特別漂亮,這又是什麼道理?難道是...暗藏密碼圖?

IMG_8966.JPG

藏在中式老宅裡的紅磚洋樓--看起來格格不入,其實是私人舞廳

張石銘老宅的第四進,幾乎都是紅色磚瓦砌成的法式的西洋門樓,其中還有歐洲巴洛克風格的廊柱、法國路易時期的鐵欄杆陽台,西式的百葉窗、彩色玻璃、樓房裡的地磚等都是從法國進口,連壁爐、牆面和屋頂都是用西式的紅磚瓦為建築材料,這可不是假裝或模仿西式建築,根本就是由內到外真真正正的西式建築好嗎?

IMG_0684.JPG

IMG_0686.JPG

IMG_0687.JPG

在這群西式建築裡,有一棟大型的室內舞廳,整個大廳中間是樂隊曾經演奏的地方,兩邊有開闊的舞池區,舞池區的每一片地磚也都是從國外進口的,不跳舞時也都會用留聲機播放著舞曲,偶爾在家宅中進行私人舞會。在清末民初民風尚屬保守的年代裡,張石銘居然大辣辣地把舞廳搬進自己家裡,這不僅會驚呆當時的民眾,還會被冠上個崇洋媚外的罵名呀!我想,也正是這個原因,這棟洋樓才一直被深深的藏在這座豪宅中,豪宅外面用高得不能再高的圍牆圍起來,一直擋住了大家的眼。

出了西洋樓,中庭左、右各有一棵兩百多年的玉蘭樹,一雌一雄(怎麼看出來的?餅乾媽也不知道)

IMG_0682.JPG

西洋樓房+江南中式豪宅,這樣的混搭真是令餅乾媽難以下嚥,腦袋裡的場景一時換不過來,就像是跟哆啦A夢借了任意門一樣。

IMG_8967.JPG

 

IMG_8969.JPG

這麼豪的宅子,別以為張石銘的生活有多麼奢華無度,其實他也只在這裡住了短短的幾年而已,因為生意上的需要,張石銘是長年帶著家屬住在上海,這裡就是他的老家,給老母親一個人住了。

在張石銘的母親過世後,這張家老宅就一直空關起來,直到解放之後,這裡被當作茶葉公司的倉庫,後來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茶葉倉庫因此遷出,才開放給遊客餐觀。

後來的張石銘呢?因為身價太好,1925年在上海被綁架十餘天,家人付出了巨額的贖金,張石銘的肩膀也因此留下了槍傷,心情開始鬱鬱寡歡,二年後離開人世。

IMG_8970.JPG

吃瓜群眾解散示意圖。

IMG_8972.JPG

arrow
arrow

    水瓶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