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案橋巷內下午16:00到凌晨3:00車子是不能開進去的,表示晚上會很熱鬧。
思案橋旁邊也是一條小小的人行步行區,白天看起來沒什麼,晚上就是個熱鬧的小街街。
長崎的電車也是很好看,餅乾媽在日本好多城市都沒看到這款路面電車(頭上有接電線的那種),倒是在歐洲見過不少。
今年剛好是過完農曆年不久出發的九州,許多有華人的地方都還有農曆年的熱鬧氣氛,長崎這個城市就有濃濃的華人味。
製作精美的花燈,福祿壽三仙,這可厲害了,高手都在民間啊。
在日本只要看到這種街道(天花板有遮頂的),就知道是逛街購物的地方啦!
據說商圈裡的吉宗商店,專門賣好吃的茶碗蒸。
原來巷子右轉才能看到吉宗本舖。
什麼?店休?
光看這塊招牌,就想點五份茶碗蒸來吃吃。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間在地的關東煮,可是美食雜誌採訪過的,雖然老闆很低調的表示桃若只是一間小店,但是後來又...很自豪地拿出雜誌來給我們看,這到底是何意呢?餅乾媽也不懂,吃就對了。
在長崎住一晚,其實餅乾媽心裡第一想吃的是福砂屋的長崎蛋糕(無可救藥的蛋糕控啊!)
夥伴訂的民宿就在思案橋後面巷子裡,沒想到用google maps找地點的時候,竟然發現福砂屋長崎蛋糕的本舖就在我們住的前一條巷子。
這下可好了,餅乾媽自以為可以吃福砂屋吃個飽。(還好不是吃「海砂屋」?!)
結果,這兩天經過福砂屋長崎本舖來來回回數次,一次也沒有進去過。(QQ,基本上我們出門的時候福砂屋都還沒開,而我們回來的時候,人家都關門了啦!這就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淚奔)
好啦!別歪樓了。
思案橋街道原本就很小一條,是個連一台車開過都會嫌擠的小巷子。
而桃若關東煮,更是在巷子裡面的巷子。
如果不是有這個地圖,基於安全考量,餅乾媽應該不會選擇轉進這種小巷裡。
從地圖上看來,就是有很多在地美食聚集的地方。
果然,走沒多久,就遇到一家排隊名店,中華料理ㄟ!感覺長崎是個中國人很多的地方。
繼續往前走。
到了~能不能吃得到,我們也只是碰碰運氣而已。
嘿嘿!吧檯旁剛好有座位,整間店只剩這四個位置了~好巧。
小小的店裡擠滿了客人,天氣很冷,但一進店裡就覺得溫暖了,不知道是店小人多的溫暖,還是關東煮的熱氣給呼的。
見識淺薄的餅乾媽就想看看人家關東煮是怎麼個煮法,趁著老闆轉頭的時候悄悄地拍了一張照片。
已經過了晚餐時間,我們是很想來吃個飽啦!不過看這些在地人怎麼都點少少的,這關東煮到底是怎麼個點/吃法?
沒人看得懂菜單,google翻譯也把日文菜單翻譯成個鬼,乾脆,伸出point finger用指的,想點什麼,用手指給老闆看就好(這不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嗎?)。
婆婆很尬聊,跟我們說這位年輕的老闆已經是第四代了,老店從1931年創立至今,從婆婆的奶奶開始-爸爸-婆婆本人-兒子,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第三代和第四代的掌門人。
沒想到一間簡單的關東煮小店,也能這樣持久經營,約莫就是當地的人下班後來喝喝小酒+小菜的地方。
雖說菜單看不懂,餅乾媽點菜之後可是認真一一核對菜單上的名稱,想要把盤子裡的關東煮都熟背一下。
後來發現關東煮就是要趁熱吃,一次不能點太多,在地的人都是點個清酒,然後想吃什麼點什麼,吃完再點,這樣才能趁熱。
俗氣只想吃飽的餅乾媽點了滿滿一盤,狼吞虎嚥似的一口氣吃光。
老闆問我們怎麼知道這裡的?ㄚ還不是google估神帶我們來的?網路介紹的啦!
說真的,從頭到尾都不是餅乾媽聽得懂日文,而是餅乾媽後面有位日本人,他能說上一點點英文,加上餅乾媽的一咪咪英文,所有的故事就是這樣拼湊出來的。
連日文菜單都是一一請教他,不過呢?他不是在地的居民,而是到長崎來出差的先生,但是每次出差他都會來這家點光顧,算是經常回門的老顧客。
老闆和婆婆一直推薦要吃這個,說是非常好吃,我們點了一個,吃起來就像是吸了滿滿湯汁的油條。
店家第一名的菜色是「龍眼」,但我們來的時候已經賣完了~殘念。
最後婆婆拿出水果請我們吃,整顆黃色的像檸檬一樣,眼睛看起來以為很酸,剝了皮之後又像小橘子,但是味道十分甜美。
混入在地的餐廳吃飯,連菜單都看不懂的我們,沒有會說英語的服務生,用手指點餐,不知道會吃到美食還是踩到地雷......
誰說自助旅行不是冒險?
留言列表